新闻动态 NEWS

龙口口岸中非班轮发运货物增长超2倍(图)

2025-08-11
  图为:海关关员对中非班轮装运货物进行现场监管 衣延阳/摄   近日,在青岛海关所属龙口海关现场监管下,“红颜容”号货轮在龙口港码头有序开展装卸作业。这艘货轮满载约3.6万立方米的工程车辆、钢结构等件杂货驶往非洲,为当地重大项目建设注入“中国动能”,这是龙口口岸深耕中非贸易的生动缩影。  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海陆交通网络,近年来龙口口岸的中非件杂货班轮业务蓬勃发展,成为“中国制造”进军非洲市场的重要桥头堡。自2003年第一艘驶向非洲安哥拉的件杂货船“雪绒花”号从龙口港起锚,现如今龙口口岸的中非件杂货班轮航线已扩展至12条,覆盖安哥拉、尼日利亚、刚果、苏丹等非洲主要沿海国家和地区的20多个港口,工程机械、钢材等产品从这里源源不断输往非洲。   “跨几内亚铁路项目作为中非基建合作标志性工程,目前长轨铺设正处于最后冲刺阶段,急需从国内购置出口大量基建材料及机械设备。”龙口港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运营部经理郑伟说,然而出口的件杂货种类繁杂,既有大型设备,也有小型设备和零配件,对货物申报以及船舶装载都带来了不少难题。   “对非出口的件杂货由于报关单票数多、种类繁杂、运输距离远等因素,导致货物集港时间较长,我们经常面临错过船期、增加滞港费用等风险。”山东嘉运船务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驰说。   为切实解决企业难题,龙口海关深化关企联络员机制,提供商品归类、报关单填报等通关业务指导,派员实地了解备货、集港、发运全流程,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货物特点并结合中非班轮的独特运行优势,量身定制出口监管方案,持续落实“提前申报”“两步申报”“抵港直装”等通关便利化措施,通过车、船无缝对接,成功打通国内物流关键节点,有效减少对非出口货物在码头装卸、堆存等环节的滞留时间,确保“集港快、通关畅”。   “海关针对性的服务举措,帮助我们能够更合理地安排作业计划,极大地提升了舱容利用率和装船作业效率。”郑伟介绍,高效的通关流程使得货物能够更快地装船出海,为龙口口岸中非贸易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。今年前7个月,龙口口岸发运中非班轮24艘次,出口货物总量109.6万吨,同比增长207%,为中非贸易流通注入源源不断的“龙口力量”。(高鹏飞、杨超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