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 NEWS

制度创新激发企业活力 ----前5个月烟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增长超5成(图)

2025-06-27
  图为:海关关员到综保区企业调研 马驰越/摄    综合保税区是海关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,也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。近年来,青岛海关高度支持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,深入落实总署《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实施方案》,推出“1+N”模式的《支持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。所属烟台海关立足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,充分发挥海关职能作用,加强改革创新,释放政策红利,助企降本增效,努力推动烟台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、高质量发展。据统计,今年前5个月,烟台综保区进出口值488.5亿元,同比增长53.6%。     内外贸发展服务“两条腿走路”   维京空调(烟台)有限公司是烟台综合保税区内一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试点企业,主要从事海洋船舶领域暖通空调和冷冻设备等生产制造,产品出口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等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,同时也面向国内客户销售。   海关在调研过程中发现,该公司业务仅依托传统的进料加工模式开展,市场拓展空间极为有限,难以涉足非保税的国内加工业务,发展遇到瓶颈,于是积极向企业推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。   “有了一般纳税人资格后,国内供应商可以给我们直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,我们凭票抵扣进项税额,有效降低税收负担,同时国内订单量不断取得新突破。”该公司业务经理吕永恒介绍,企业积极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,今年前5个月,企业内外贸销售额超500万元,内贸销售额占比超过60%。   “自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政策落地以来,区内企业积极参与改革,开拓国内市场的意愿更高了。”烟台海关驻芝罘办事处副主任李大航表示,截至目前,烟台综保区已有5家企业取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。   “保税维修”提升品牌竞争力   近日,在青岛海关所属烟台海关监管下,4799台存在部件损坏、功能失效、质量缺陷等问题的掌上游戏机进入烟台综合保税区,由区内企业鸿富锦精密电子(烟台)有限公司进行保税维修。   保税维修是指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将存在问题缺陷的货物,以保税方式从境外或者境内区外运入区内进行检测维修,再复运出境的一种保税新业态,有助于装备制造企业充分利用保税政策优势,是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分工、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形式,也是企业优化售后服务、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。   “得益于保税维修政策,我们顺利开展了扫地机器人、游戏机、无线路由器等产品的维修业务,不仅增加了订单种类,也为提升自身产品质量积累了经验。”鸿富锦精密电子(烟台)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邱沧淮说。   烟台海关支持保税维修新业态蓬勃发展,针对其“个性化、小批量、多批次”的特点,设置维修专用账册等特色监管方案,指导区内企业消费电子类产品保税维修种类扩大至10余种。   今年前5个月,烟台海关共监管保税维修货物货值2141万余元。   保税混矿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  在烟台综保区进口铜精矿混配作业现场,操作人员通过远程操作系统设定调节混配比例,对两种不同品质、总重约2.3万吨的进口铜精矿进行保税混配作业,办结海关通关手续后,这批铜精矿被运往冶炼厂投入生产。   “铜精矿被喻为现代工业的‘粮食’,是我们公司重要的生产原料。”江铜国兴(烟台)有限公司总经理都卫国表示,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进口铜精矿保税混配业务,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。   随着混矿业务量不断增长,现有场所已经不能适配企业铜精矿混矿要求,企业急需对场地进行升级改造。   烟台海关发挥职能优势,指导企业开展技术攻关、升级改造混矿工艺和设备设施,助力企业将铜精矿混配仓库扩容至2.8万平方米,年混配能力达60万吨以上,同时,实现作业智能化,混配效率由每天1200吨提升至每天7000吨。   截至目前,烟台已实现进口铁矿石、原油、铜精矿、含金矿砂4种混矿业务集聚,成为国内保税混矿业务场景最丰富的口岸。(江琳、张富旭、马驰越、王俊涛/文)